top of page

北風北

圖文 /莊凱証

對照夏日火燙的觀光浪潮,入秋後的澎湖悄悄地走入東北季風的步調。島民善用天時地利,與這片土地共同孕育日常:看天吃飯的漁船作業、謹記在心的年度酬神、週休二日的上班族群、適地適種的農作實踐等。

 

海域資源,是澎湖人賴以維生的經濟動脈。近年海洋生態枯竭,不少產業不敵大環境變化,被迫歇業或轉型。即便如此,仍有小管業者堅守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術;畢竟這項工作不再只是生財,而是在於多年經營的心路歷程。

 

老闆,你們這幾年製作的量好像都不太穩定?」

「我跟你說,再過四、五年,這項東西一定會消失。不知道還能做多久,反正現在能做就做。」

 

我與老頭家攀談,他無奈地說這個產業已看不見未來。今年,最後一批小管片製作完成,正式宣告北風北到來。

 

抽籤

 

秋季尾聲,連日來的風日,正是澎湖小管片加工的最佳時機。踏進鎖港里的一間加工廠,陣陣鮮味撲鼻而來。迎面走來的是全副武裝的婦人,每人專屬一個位置。

 

「這是今日个量,差不多要做到中晝一點左右。汝是來翕相嗎?」

 

一名女工邊處理漁獲,邊與我相談。她身手熟練地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一面搓洗小管片,一面分類大小。為公平起見,長期以來她們的工作內容都靠抽籤,形成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老頭家說,小管有大小之分,以同斤數而言,體形大份量少;體形小份量多,影響作業時間長短。每個人都希望抽到自己那支幸運籤,起碼爭取多一點休息時刻。

上工

「恁是幾點開始做?」

「半暝二點倚著起床,三點到遮開始做,冬天、熱天攏同款,無啥快活。」

當大家還在熟睡時,女工們與夜相約,準時三點啟動一日的工作活;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身為生產線的第一線人員,每日工作情形視進貨量而定。處理眼前的小管量,從剖小管到曬小管片,須清楚整個作業流程,互不影響。偶爾隔空閒聊一下,談談兒女在台灣的現況,聊聊最近種植的農作。

 

「現場算算的有五个人,較早嘛是恁遮五个人嗎?」

我在現場看到的人數,好奇這麼寬闊的工作場所,員工加起來只有個位數嗎?

「無啦,較早上濟有十五个人,彼陣物件濟,需要的人著濟,這馬賰五个人。」

 

人數增減突顯該項產業興衰發展。從興盛時期的 15 人,如今僅剩三分之一。5 位婦人,平均年紀約七十左右,最大歲數近八十,最小也快七十。自年輕做到現在,從養家糊口變生活消遣。或許就像老頭家所言:

 

「食到這个歲,較早是靠這佇賺食,這馬來遮是欲度時間的。賰五个人佇做,予怹有代誌做,無佇厝麻是佇看電視,坐佇厝,真快就會老化、痴呆。這馬工課閣快活,中午提早結束會使來耍麻雀。」

 

認命

 

「一日要巡一下,看有鳥仔屎有無,有時嘛有鳥仔會啄,風會吹起,攏要注意,品質要顧。」

 

日曬過程,店家不忘巡視。對他們而言,照料小管片如同照顧小孩,凡事得細心;講求食品衛生的現代社會,更注重食安。當日加工,老頭家必是親力親為。對他來說,這是一件「慣習」的日常生活,心甘情願地看待每次不穩定的進貨狀況。

 

「有風頭,也有風尾,所以一段時間就要移動。」

興衰

 

「今仔日的量差不多有偌濟?」

「這馬差不多七十幾箄,較早有到三百箄的量,忙到只休初一。鎖港這裡以前有一百多艘船,現在可能連十艘都沒有。以前是被人追著要貨,現在是特產店要求很多。」

「照罾的是A級品,卡越仔是B級品,成本就不一樣,卡越仔是有泡水,比較沒有味道,所以就要浸料。」

 

過往只休過年一天的忙碌時代已成往事;對比現今,產量隨著物以稀為貴的進貨成本,逐漸下滑。原物料捕獲從業者在漁獲資源枯竭下,紛紛歇業,影響市場供需。

 

我正準備離開時,聽見某位女工口中說出:「上班。」

 

這句話出現,大家心知肚明。原來這是女工們與老頭家的暗號。各就各位,準備在麻將桌上廝殺一番。這項傳統產業還能維持多久,沒人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下工作相聚的那一份珍惜感,始終圍繞著彼此的生活信念。

 發布時間 2024/11/12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