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馬士革  隨筆

大馬士革市區中,多數阿薩德的頭像都遭到移除或抹去。有些人以 Liberated (解放)形容當前的狀況,有些人則以 fall (淪陷)稱之。巧妙的是,有些人同時使用這兩個詞彙。當前的敘利亞,正處於一個曖昧不明的狀態。

文 /陳彥婷  圖 /鐘聖雄

「你們為什麼要去敘利亞?」

 

或許過去數周沒有見過太多亞洲臉孔,坐在約旦出境櫃台的男官員問。

 

這是我們踏入敘利亞前的最後一重關卡。我毫不猶疑地答,「我們是來報導阿薩德垮台後,敘利亞的新一頁。」在剛過去的一個月,反政府武裝份子推翻阿薩德家族長達53年的獨裁統治,國家從被勒緊,到初嘗自由的空氣,日後不論政治、經濟、民生都將迎來新章節,是歷史性的一刻,作為記者,我們很想親自來見證,並紀錄這一切。

 

「所以只是報導好消息嗎?」思緒被打斷,我頓了頓,未能理解官員的用意,身旁的聖雄趕忙回話:「至少戰爭結束是個好消息。」

 

輾轉來到傍晚的6點50分,車子向前飛馳,駛過無數平原,在一片漆黑中,我把多個小時的車程、航班誤點、邊境人員多翻滯留,身心俱疲全都拋走,在一股緊張與興奮下,連同一個新的藍色蓋章,走進一個未知的國度。很快,我們便被大馬士革鬧市的繁華掩蓋,城市空氣中飄着濃濃的車輛廢氣味,汽車喇叭聲響不斷,一天5次的穆斯林禱告廣播,街上四處都是售賣旋轉烤肉阿拉伯道地沙威瑪,每個人亦拿着如磚頭一樣的現金付款,還有我倆從沒見過的駱駝肉專賣店。這邊的市集、攤販、清真寺,專門跟三五知己聯誼、抽水煙的茶室,到處是與亞洲不一樣的景致,視覺、嗅覺等五官,每天都是新的衝擊、探索。

 

對我們如是,對當地人亦是。走在街上,不時會有人向我們報上好奇的眼神,亦有為數不少的人找聖雄拍照。「你好!」,「歡迎來到敘利亞。」是我們聽到最多的問候,這些人面帶微笑,對陌生人友好,感覺市內都瀰漫着一片歡娛。

 

「抬起頭吧,你是個自由的敘利亞人。」這首帶着輕快節奏的樂曲,是隨政權垮台後的代表歌曲,響遍整個大馬士革,與我的腦海,但同時縈迴着的,還有那男官員說的話。

 

究竟我們將會紀錄這個國家邁向美好的日子,或是步入另一個黑夜的序章?

在夜裡抵達大馬士革市中心,我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是「漆黑」。即便在最熱鬧的Al Hijaze 車站街市附近,仍可發現大多數建築、商場、戲院都是空的。少數仍營業的店家,也要面臨幾乎每小時都停電的窘境。

Al Marjeh 廣場中央的紀念碑上,貼滿尋人啟事。事實上不光這裡,整個市區大大小小角落中,都能看見這樣的貼條。

Al Marjeh 廣場附近,四處可見兌換貨幣的攤販。這些攤販甚至不需店面,只需把桌椅往 路邊一擺,就是個小銀行。敘利亞磅在內戰開始前,仍是 50 磅兑 1 美元,在我們第一次換匯的當下,則是 13,000 磅兑 1 美元。我們很謹慎地只先換了 400 美元,就得扛著一整袋的錢在街上走。三天後,我們再次換匯,已經是 11,000 磅兑 1 美元。懊悔不已,懊悔不已。

大馬士革市區中,偶爾可見到不是身穿軍服,但仍背著步槍在街上閒晃的人。地陪告訴我們,他們是被目前 HTS 政府許可持槍的民兵。

幾乎所有集市都擠滿人潮,生龍活虎,與夜間漆黑空蕩的市區形成強烈對比。本以為是大馬士革區民夜裡不愛出門,但一家餐廳的老闆卻告訴我們,戰前敘利亞人是很享受夜生活的,營業到深夜的店家所在多有。

大馬士革的交通堪稱黑暗,絕大多數的交通號誌沒有運作,幾乎所有擁有自由意志的東西,都在車道上狂放地奔走。時常能見到乞討的小童在車流中穿梭,教人內心五味雜陳。

離開大馬士革市中心,我們來到距離鬧區約半小時車程,專門收容巴勒斯坦難民的 Al Yarmouk Camp,以及貧困的 Baballa 區域。這裡看起來「終於」像是歐美媒體會給我們看到的,「敘利亞應該有」的樣子。

市區裡,多數前總統巴夏爾・阿薩德的肖像都已被撕毀或抹去。過去他的肖像與雕像在市區中隨處可見,如今想見著還得費般力氣四處尋覓。圖中這尊雕像的頭,八成已被誰拿去當球踢了。

 發布時間 2025/01/10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