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艋舺公園(日)
圖文/袁詩堯
沒有家人席地而坐、沒有孩童奔跑嬉戲,未曾有銀鈴般的笑聲在空氣中迴旋。這裡與我們記憶中陽光和煦的公園,不太一樣。
最引人駐足的,是那座廣場。每逢整點,水柱隨音樂躍動、飛升如舞,高及三、四層樓。風起時,在地人早習慣閃身而避;初來乍到的旅人,常被水花親吻臉龐。
廣場呈長方形,三面由ㄇ字型建築圍繞,唯中心向天敞開。屋簷下,遮陽、歇腳、閒聊、沉思。
兩側由長年露宿者據守,另一側則化作棋戰天地。棋局之間,輸贏不只在棋子落點,也落在桌上的零錢、糖果,甚至刀片;圍觀者愈多,戰況愈烈,似乎在一局棋裡,也能翻轉人生。
午後,長者倚欄而坐,有人靜觀人流,有人與風塵女子輕語,若彼此心意相通,便攜手前往短暫的溫柔之境。也有人埋首沉思,以各種邏輯與算式推演下一期明牌,希望在命運之河裡,能撈起一張通往富貴的船票。
總有幾位老人,日日靜坐書寫《心經》。我問:「是否因信仰而獲得心靈平靜?」他淡淡一笑:「寫得好看,有人會給錢啊。」的確如此。比起心靈的富足,眼前的幾個銅板更為真切。
入夜後,這裡化作城市流亡者的避風港。紙板與睡袋劃定了暫時的疆界,只要不喝酒鬧事,便可換來一夜平靜。他們之中,有人曾迷途、有人成為苦難的倖存者,也有人只是孤單太久,尋個伴相依。
這不只是公園。它是城市邊緣的心臟,是歲月與失落共鳴的舞台。它包容了太多無以為繼的命運,收留了無處可去的靈魂。它正對百年古剎,佛祖於高處靜觀眾生,不語也不斷。
也許再過兩年,艋舺公園將以嶄新姿態重現世人眼前。那曾經滯留其中的苦與愛,將被城市重新書寫;迷途的人,也將踏上尋找容身之處的下一段旅程。
發布時間 2025/07/0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