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光圈
由 Mustapha Azeroual 和 Marjolaine Lévy 所拍攝的作品 ”The Green Ray”。
圖文 /蔡定邦
就在《本是同根生》入圍光圈攝影書獎(Aperture Photobook Awards)後,它將遠赴歐洲參加巴黎攝影博覽會(Paris Photo)展示;那是世上最大的攝影博覽會。我猶豫了一個多月,決定隻身前往巴黎,以作者的身分現身,結交世界各地的創作人。
11 月 8 日早上八點抵達戴高樂機場,我搭上地鐵前往會場,沿路不時會有攝影博覽會的廣告招牌。下車後,地鐵站外排起長長的隊伍,往前沿伸向塞納河畔的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熙攘的人群中不時有背著相機者,大家都慕名來觀展。我們排了好一陣子,穿過門口掛著的大幅 Paris Photo 刊板,再進入氣派的建築。博覽會終於到了。
踏入會場,映入眼簾是一片巨大的玻璃穹頂以鋼桁架撐起,引入了大量自然光,映照在一排又一排掛滿作品的展示牆上。
大皇宮的建築雖然只是展場的背景,本身卻是一件極為精美的藝術品,向全世界炫耀著法蘭西的偉大工業現代化成就。看著人潮,我難以想像在其他地方可以看到同樣規模的攝影博覽會,同時欽羨著這裡人對於藝術的熱忱。縱使參觀費用要價上千台幣,也絲毫不動搖博覽會的人氣。(據說每年有六至七萬人次觀展)
綜觀展覽性質,它並不特別面向特定時代、展題或表現形式。主展區在一樓,以藝廊、出版社為單位參展,展覽作品由參展商自行選擇。可以看到從 19 世紀的古典攝影,到當代結合新媒材的實驗性作品。兩百多個參展商,百花齊放的展出形式;光是一樓,逛一整天都不一定能看完。
巴黎大皇宮的攝影博覽會展場入口處,左側展示著 August Sander 的作品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
博覽會二樓一景,展間與鋼桁工藝。
主展區在一樓,以藝廊、出版社為單位參展,展覽作品由參展商自行選擇。可以看到從 19 世紀的古典攝影,到當代結合新媒材的實驗性作品。
+++
展場上,有許多大師經典名作與新型態的攝影作品,拓展觀者對攝影的認知。我們看到杉本博司的觀念攝影作品,薩爾加多、布列松的手工放相紀實攝影作品等等。除了大師名作外,映入我眼簾特別突出的,還有 BMW ART MAKERS 贊助的兩位藝術家 Mustapha Azeroual 和 Marjolaine Lévy 的 ”The Green Ray”。
此外,逛展還會遇到四面八方的大師。例如馬格蘭通訊社(Magnum Photos)的 Martin Parr、Alex Webb 、Richard Kalvar、Lúa Ribeira,還有張乾琦,都曾與我們擦肩而過。
而今年參展的台灣藝術家,有由美國 Stephen Daiter Gallery 藝廊展出的汪曉青作品,以及瑞士藝廊 °CLAIRbyKahn 展出的張乾琦作品「鏈」,亦有來自台灣的絕版影像館,展出陳榮輝與歐宗翰的作品,亞紀畫廊展出郎靜山、吳美琪的作品,還有我耶!
+++
踏上雕梁畫棟的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鋼梯,二樓展區匯集了世界各地的攝影書與出版品。光圈基金(Aperture)攝影書獎的展示臺,是整場博覽會的亮點之一,也是我停留最久的地方。我看著《本是同根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入圍攝影書擺在一起,而群眾圍在展示檯上翻閱它們。
我特別有感的,是藝術家 Taysir Batniji 的作品 “Disruptions”。該書呈現作者與其在加薩走廊的家庭成員通話截圖,透過戰亂時期訊號不穩所導致的視訊低解析影像,反映戰爭下薄弱而可貴的親情。(但我激動到忘了拍照)
杉本博司以屏風形式展示其作品。
Martin Parr 作品展示區。
Cristina De Middel 的作品 "Journey to the center"。
陳榮輝的作品「空城計」。
+++
下午三點時,我的內心極為焦慮。緊接著,就是光圈基金會攝影書獎的公佈時刻,我入圍的獎項是「首部攝影書獎」(First PhotoBook Award)。
當他們公布第一個得獎者時,現場充滿了歡呼與掌聲,但我聽見的,卻不是我的作品名稱。那瞬間,我極為失落。直到他們一路唸到最後一個作品 “Born from the same root”,我才知道⋯⋯原來得獎作品是最後一個公佈的!
我百感交集地走上舞台上,接下 Aperture First PhotoBook Award 的獎項 —— 這是我剛踏入攝影領域時,就一直仰望的獎項。
2019年,我開始攝影創作,探索以影像述說故事的可能性。觀看《鍊》、《STAGE》、《RAW SOUL》 等攝影書時,我就下定決心,要製作自己的攝影書來承載我非講不可的故事。
起初,我效仿馬格蘭大師們的攝影風格,慢慢轉向家庭攝影,尋找自己說故事的方式。一路上,從一影像到書盒子獨立出版的李俐亞老師,到傅爾得老師的無數指導與支持,這些經歷最終孕育了《本是同根生》。如今,我的作品竟然能在巴黎攝影博覽會,與那些影響著我的大師們一同展示。
從地鐵廣告看板、排隊人群,再到龐大的博覽會,都讓我難以想像其他地方的攝影展,可以達到如此盛大的規模,並提高攝影本身的關注。這次的旅程讓我開了眼界,不但發現攝影還是有這麼多人在關注,也提昇了我自身對攝影的信心。
編按:蔡定邦的《本是同根生》,是台灣首次獲得法國光圈基金會攝影書獎肯定的作品。該作品在 2025 年 1 月時,也將在紐約 Printed Matter 展出。
發布時間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