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世代的革命之火
位於克倫邦一支青年反抗軍新兵訓練中心,數百名士兵剛完成訓練。
圖文 / 蘇威銘
2021 年 2 月 1 日,軍事強人敏昂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翁山蘇姬政府奪權;緬甸長達 10 年的民主改革嘎然而止。這場政變除了使緬甸慢慢復甦的經濟再度陷入死水,也剝奪了成長於民主改革時期青年們的未來。
這些在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工作的青年們,曾是攝影師、飯店櫃檯服務員、百貨公司銷售員、時尚雜誌編輯,他/她們離開了自己原本的工作,轉身進入叢林,拿起槍,成為這輩子從未想過的軍人。有些人加入長期對抗緬甸軍政府的地方民族反抗軍,有些自行組織武裝部隊,形成一場遍地開花的武裝革命。
緬甸的克倫邦,也有許多部隊加入這場遍地烽火的革命。座落於克倫邦叢林中其中一支由緬族年輕人與克倫族混編而成的反抗軍,是一支有相當規模與實力的武裝部隊,藏身在與緬軍交戰的前線;有些營區離緬軍基地甚至僅有數百公尺之遙,彼此對峙。
我與另一名台灣記者楊智強從泰緬邊境城市美索往南,渡河進入反抗軍所在處。副指揮官領著我們穿梭在分不清方位的叢林迷宮中,左拐右轉進入總部。在戰事稍歇的空檔,士兵們會在總部休息、治療,或者聽歌彈吉他,放鬆緊繃的心情。
夜晚的營區則是另一種樣貌,為了預防空襲而進行燈火管制的營區,只能使用頭燈照明。漆黑的夜空中不時傳來炮響,睡在防空壕的士兵偶爾嚎叫,刺破營區的寧靜。
泰國與緬甸邊界的渡船口,對岸為泰國。
被轟炸的佛寺。
軍車後座的水果與武器,是緬甸的戰爭日常。
空襲則是克倫邦前線部隊的日常。燒焦的樹林與卡車、掉落在地上的佛頭與半毀的寺廟,是這場戰爭的常見圖景。當日,我們便離開反抗軍營區回到泰國,士兵們則要回到緬甸,面對破損的國家,更要繼續這場未完的戰爭。
在克倫邦,另一支反抗軍成員則由政變後逃離出來的年輕人組成,是一支純粹的人民防衛軍(PDF)武裝力量。四位指揮官曾參與 1988 年 8 月 8 日,由緬甸人民發起的革命運動(八八革命);革命失敗後,他們向聯合國難民署申請難民身份,流亡美國。
2021年政變後,他們離開美國家人與舒適的生活,重回叢林建立這支軍隊。其中一位指揮官已經六十多歲。他說這會是他剩餘人生中,能參與的最後一次革命,也希望是緬甸這個國家的最後一次革命。
一處由反抗軍控制的村莊,近日受到緬軍空襲。
受緬軍空襲的佛寺。
一支位於克倫邦境內的青年反抗軍,由政變後逃離緬軍控制區的年輕男女組成,是一支純粹的革命軍。
位於緬甸克倫邦的青年反抗軍,士兵們在營區附近的小溪戲水。
位於緬甸克倫邦的青年反抗軍,一名女兵在休息日化妝準備外出。
位於緬甸克倫邦的青年反抗軍,男士兵們在男生宿舍,享受上戰場前最後的平靜時光。
雨季時,緬軍和反抗軍不會時常交戰,這支PDF縱隊花許多時間訓練新兵、戰技戰術。這支軍隊的部隊編制完整,擁有新兵訓練營,在每年的六、七月練兵,也有旋翼無人機、定翼無人機等特殊作戰部隊,甚至擁有自己的兵工廠。
在潮濕悶熱的雨季期間,男男女女的新兵都要進行野外求生訓練,通過後才能結業並分發至其他部隊。這支PDF縱隊的定翼無人機部隊幾乎全由女性組成;女兵們有些在政變後加入反抗軍,有些則因為軍政府頒布徵兵法而逃離都市加入反抗軍。她們在後方學習無人機技術,和前線部隊配合執行各種轟炸任務,雖無法拿槍上前線,但仍提供革命足夠的後援。
PDF縱隊的醫生除了治療軍人,也會協助治療村莊裡受傷的村民。有些村民會與部隊同住互相幫助,開餐館或者雜貨店的村民,也需要透過軍人的消費來維持生活。武裝革命已滿三年,殘酷的戰爭與日常生活已難以分開。拋開初期的熱情,士兵們需要規律的作息、適當的休息娛樂,才得以長期維持在叢林打仗和面對死亡的心理內耗,軍隊和百姓也需建立友善關係,才能在戰爭與日常中找到平衡。
位於緬甸克倫邦的青年反抗軍兵工廠,一名士兵正在製造火藥。
士兵正在焊接砲彈。
反抗軍的彈藥儲藏室。
緬甸克倫邦青年反抗軍位於村落的診所,一名軍醫正在治療受傷的士兵。
陣亡反抗軍的墳墓。
反抗軍的孩子。
發布時間 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