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島夢北竿

文/蔡昕翰 圖/蔡昕翰鄭宇辰

夢有五不占,五不騐:

一、神魂未定而夢者,不占。

二、為妄想而夢者,不占。

三、以寤知而兇厄,不占。

四、夢而未終,中途驚醒者,不占。

五、夢雖有終始,但醒後佚忘者,不占。

 

一、占夢之人,昧期本原者,不騐。

二、術業不專者,不騐。

三、精誠未至者,不騐。

四、削遠為近小者,不騐。

五、依違兩端者,不騐。

恍惚之間,人類總在做夢;但對於夢的理解,並不止於理性的精神分析,更是精神的超越。

 

游雲薄霧如白沙的裙擺,緩速下降,冷冷地掛披在那龍角峰的山腰——山腰深藏一小廟,供奉著伍位靈公。每年農曆正月廿九日,福州石竹山有九位仙君來拜訪張靈公。是日,信眾入廟祈夢,夢境以意象傳達,用以點化世人。人們將夢作為神明的臨幸賜福,占卜未來。

 

早期,龍角峰寺的周圍尚未興建清楚可辨認的石階路及連外產業道路。當地長者形容,必須於深夜裡抱著大棉襖、拿著手電筒、摸著黑漆漆的山路前行。適逢元宵時節,北竿天寒地凍,皮膚被強勁的寒風刮得紅通通,兩側叢叢草木相互摩擦發出哀嚎。路程恍惚如夢,這是一段考驗意志的路,在夢的彼端,廟身才會形現。

長輩替晚輩求子、求婚姻、或求家裡事業,是北竿祈夢的輪廓。在過去,馬祖因為男女分工有別,男性大多出外工作,女性照顧家庭生活,來祈夢者大多以女性為主。

 

經營餐館的瑞雲阿姨說,當時曾經去求過夢境,卜算馬祖撤軍後店裡的生意好不好;塘岐村的秀梅阿姨也曾幫家人求過是否能繼續從事捕魚工作;開旅店的劉姓夫婦望能生兒子;又或是孩子長大之後是否離開馬祖、到了台灣或到國外能不能有好的發展等等⋯⋯所夢之事關乎於在北竿生活的抉擇與難關。

兩隻搖晃的汽油桶

魚群浮上海面,盛開的花

宅院大門,鞠躬的姑娘,鐘聲

鋼盔浮雕與三角錐,12,紅的綠的

黃的藍的

陌生的女人,道士

一桌迷彩衣

綿延的山,小孩子

一家人

 

解夢是一門學問,馬祖話稱 hák tshēi(喝彩),通常由廟裡的解夢人或村里經驗豐富的長者進行,向神明擲筊確認所賜之夢。解夢人再依照夢境內容與神明溝通,將仙君欲傳達的意思,轉譯給祈夢人。只看夢的表象容易有好壞之分,但解夢通常會以一種喝彩的方式轉化成寓意,以正念帶給信眾力量,期望在不遠的未來能開花結果。

馬祖人自戒嚴以來,秉著山壁一樣堅毅的態度生存,言談中帶有一種不畏寒風的瀟灑剽悍。夢的意象為人指引明路,既望向捉摸不定的未來,也回眸生活自身。夢,是在語言之外,連接現在與未來、可知與不可知地超越性的存在。

 發布時間 2025/04/04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