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賴碧珍和人談起家裡的事時,總用中國電影《人在囧途》做比喻。電影中主角為了趕在春節回老家,奔波在各種交通工具間,一關接著一關地闖。賴碧珍老家的產權訴訟,同樣也是處處有關卡,堵住出路。

「今日我來述說我兒子的事蹟,但若敵人再來,下回你們會聽別人說起我,因為我一定會在前線,與我的兩個孩子一起戰到最後一刻。沒有他們,這個世界、這條命,早已無味。」

「三蘆地區故事交換計畫」透過象徵農業記憶的秀英花,尋找不同時期到三蘆落地生根的家庭,交換他們的記憶與故事。透過攝影與繪畫,我將他們的生活故事與地區變遷勾連,讓未曾被書寫的地方記憶被看見、重述、繼承。

他曾經做夢夢見回到香港,立馬嚇醒,對比回不到香港的思念,他更害怕再也回不了台灣,害怕失去在台灣建立的一切。他說:「我仍會堅持香港人身份,但我的兒子將會是台灣人。」

劍潭山步道沿途能見到許多廟宇,以及民眾搭建的休閒俱樂部。監察院調查,三百多處的山中樂園屬於違法建築。台北市政府以水土保持及建築失修為由,拆了不少俱樂部。「全部都拆光光了,我們老人是要去哪裡?」

2025 年 5 月17 日,台灣最後一台核能機組核三廠二號機系統解聯,核能發展逾半世紀的台灣,正式(但也可能只是暫時)走入非核家園。停機前,在野黨強勢表決通過「核三廠繼續運轉」公投案 —— 反核!返核?台灣超過半世紀的核能爭議,仍未有定數。

鄉間小路佈滿了二媽遊庄神轎和信徒;人跟自然包裹在信仰裡。遊庄行列走進荒僻之處,隱藏山野的居民,同等受到眷顧。參與遊庄的幾乎都是本地人,在地宮廟、陣頭也全程參與。跟隨信眾的數量雖沒那麼龐大,反而顯得原汁原味。

「不合適的矯具會讓殘肢磨損的情況更嚴重,使用者期待能協助自己的矯具義肢,反而成了凶器。」陳鴻彬遠赴美國取得矯具師、義肢師的雙重認證,希望改善「弱勢者不斷被剝削、身體機能又持續惡化」的現象。

我曾以為攝影是獵取,但在這趟旅程裡,我看見的是相信。注入信念、注入希望,也有時徒勞,卻因為凝視而創造了一種獨立於外在的世界。在觀景窗裡,人們都是專注的;觀景窗之外,也許是一種瘋狂的模樣。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