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普普風
外垵温王宮於清晨結束普渡後,豬販在廟埕前直接進行分肉工作。
圖文 /莊凱証
「中甲、頂半爿甲,明仔載早起七點半,每戶一碗欲拜孤。」
外垵温王宮廟廣播,明天中元普渡,提醒每戶人家備妥供品祭拜孤魂。
湖西鄉紅羅村老一輩居民仍循傳統,在農曆7/22這天下午,準備祭品拜桶山。
馬公地區普渡,用水桶裝供品已成常態。
澎湖人口中的「七月時」,是一年一度的祭祀大月。一市五鄉大小寺廟、或各家戶於該月分別舉行廟普(拜廟口、普宮口)與家普(拜大門口、拜小門口)。無所不「普」的地方信仰觀,也能在不同風俗中窺見,例如拜石碑、拜店仔口、拜港(桶)山、拜營頭、拜海墘、拜碼頭等。
不論是陸上的廟普與家普,或是海上的漁船祭祀(普船),皆能看到普渡祭儀與常民生活緊密相連。對澎湖居民而言,普渡是代代相傳的歲時生活,謹記在心的日子。即使熱鬧程度不如以往,參與盛況已不復見,祭儀(品)也益趨簡便,老一輩仍謹記在心,履行多年以來的歲時約定。
於我而言,農曆七月充滿小時候的回憶。長輩不忘耳提面命,叮嚀不要到海邊游泳、晚上不要隨便亂跑、不要說「鬼」這個字、拜拜不要從前面跨過⋯⋯等種種禁忌。每到農曆七月二十四這天下午,馬公老家的門前設桌、臉盆水、椅子,準備豐盛佳餚、飲料、水果等,一家人獻上最大敬意,款待風塵僕僕的好兄弟。
「拜大門口」流露出澎湖人好客的一面,亦是維繫親情與友誼的機會,久而久之,形成村里間的請客文化。本文追蹤 2024 年農曆七月整整一個月的澎湖普渡祭儀,實地踏訪本島各村里,窺探該月習俗與在地居民間的生活樣態。
外垵温王宮普渡當天,神明查夜。
農曆 7/25,湖西鄉沙港天后宮普渡。
水燈記憶
温王宮是外垵村大廟,在普渡前一天迎大士伯與放水燈。出發前,我在廟內遇見法師長,他熱心地向我介紹早期放水燈情景。
「較早放水燈佮這馬放水燈有仝款嗎?這工為啥麼欲放水燈?」
「等師公的儀式做差不多,就叫汝落泅,泅到師公講會使欲起了,湧來,囡仔手提的物件就毋甘放,手攏提牢的,驚交落落⋯⋯放水燈,蠟燭一定要著起來,蠟燭照照彼鬼魂、魂魄照起,來引水上的水鬼亡魂,看到水燈,就知今仔日欲普渡。」
「是每一个囡仔攏會使參加嗎?」
「這塊就是落泅个人的,因為咱較早物資足少的,逐家欲貯物件有無,人欲落泅就是為著欲賺這个。欲提這个,恁老爸、恁公有佇廟做啥物才有法度提著,這不是簡單欲提的。」
法師長說,早期的孩子必須家裡有人身兼神職人員,才能參加放水燈。
赤馬赤樊桃殿營頭與紙紮五營將軍,陸燈。
領班
東石村的一戶人家門口,正坐著兩位老人家。近九旬的男主人正在張羅祭祀,女主人則在一旁戒備野貓闖入,時時提點另一半留意。滿桌豐盛菜餚引起我的好奇,於是上前攀談。
「阿伯,今仔日是遮佇拜門口嗎?」
「是啊,今仔日是阮東石佇拜。以我所知的,閣有東衛、烏崁,別社有無,我就毋知。七月時逐日攏有人佇拜,予好兄弟今日來遮,明仔載來遐。」
阿伯說農曆七月每天都有人在拜,讓好兄弟可以到處吃辦桌。
「恁這桌菜攏是用煮的,閣有準備牲禮,這馬攏買便的較濟。」
「我遮辦古式的,若無這攏叫餐廳煮,一桌差不多四、五千箍,我無愛。辦古式的就要一副牲禮,每一塊桌就是有一个領班,彼副牲禮就是領班的班長食,領班的就是牲禮、燒酒,好兄弟就食遮的菜。這馬少年仔攏毋捌了。」
女主人解釋,桌上豐盛的佳餚是她自己準備,那副牲禮,則是要給好兄弟的帶頭者享用。
西嶼鄉橫礁村漁船在農曆 7/28 舉行船祭(普船),外籍移工協助祭祀。儀式結束後,部分供品就成了船員的犒賞品。
白沙鄉城前村在農曆 7/26 下午拜海墘,祈求漁獲豐收,家人出海平安,牡蠣養殖順利。
西嶼鄉大池村船普。
不復見
農曆七月二十四,我回東衛老家。這天下午四時多,各家戶門口陸續有人在擺桌,忙進忙出準備門口普渡事宜。一條貫通東西向的街道上,各戶人家有默契地將桌子置於同側,形成此路不通的情況。然而一名正在燒紙錢的婦人卻感慨,早年拜門口的壯觀場面已不復見。
「現在沒有像以前那麼多桌了。」
「對,真的跟我小時候的印象完全不一樣。」
「老的不在了,年輕的出外,或在上班,也不一定會拜。」
「再過幾年以後,搞不好就沒有在拜了。」
西嶼鄉內垵村南港碼頭,拜海頭(口)。
白沙鄉瓦硐村南天廟普渡,人口外流反映在當天的參與情況。
神明自有安排
「少年仔攏毋拜」、「有些是食教的(註)」、「以後連廟都沒人拜了」、「以後變公司自己叫幾桌菜來拜」、「現代人對信仰愈來愈淡薄」、「以前很熱鬧,很多人在拜」⋯⋯
近一個月觀察,多數老一輩居民普遍心聲,是傳統歲時節日在現代走向斷層、消失的地步。澎湖農曆七月祭祀,可能隨著時間老去,也可能因新一代的創新思維而營造與眾不同的參與感。
或許如信眾言:「神明自有安排。」
(註:指信奉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馬公觀音亭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天普渡,即所謂的「觀音亭收」。
發布時間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