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大風吹

placeholder
25 Aug 2025
圖文 .紀新洲、黃政嘉

丹娜絲颱風是近 39 年來,唯一在台南以北登陸的中強颱。

超過每小時 150 公里的強勁風雨重創嘉南沿海,損害農作及民間設施近 33 億,還讓 40 年歷史的南鯤鯓代天府牌樓倒塌。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樹木全倒及半倒計約 130 餘棵,日治時期種植的羅漢松亦告傾倒。嘉義新塭滯洪池的水面型太陽光電板案場,裝置容量有 35.5 MW,強風肆虐後大量光電板翻覆、破損,滿目瘡痍。台南推估有八千餘戶民宅全毀或半毀。

災後四天,許多遭丹娜絲肆虐之處仍未恢復。記者搭火車前往台南,租了一台共享機車往沿海移動;越靠近沿海地區,就越能看見多台台電工程車穿梭搶修。儘管連日努力,仍有許多電線桿橫倒在路旁。

抵達受創最嚴重的七股西寮里,映入眼簾的是居民忙著把破損的家具搬到屋外。屋頂覆蓋著一片片帆布,勉強遮住破碎的家園。

習慣了網路便利,一遭斷網即面臨許多不便。拍攝結束返程時,驚覺共享機車因斷網無法解鎖。焦急中,一台貨車停在我身旁;駕駛探頭問:「沒辦法發動嗎?」聽完情況,他二話不說幫忙把機車抬進後斗,載著記者前往有訊號的地方。

颱風過去一個多月後,仍有不少住家屋頂尚未修復。雪上加霜的是,8 月 13 日襲台的楊柳颱風雖然強度相對緩和,卻把許多覆蓋受災屋舍的塑料帆布吹走,災民仍無法安心返家。

placeholder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沿海地區,七股尤為慘重,許多居民住家屋頂被強風掀翻。
placeholder
與以往的颱風損害不同,這次必須投入大規模電桿新建作業。每根電桿重量都超過一公噸,工程團隊需先清理障礙物,再協調多輛大型吊車與運輸車共同作業,因此復電進展受現場施工複雜度明顯影響。
placeholder
颱風過後,居民將受損的物件暫時堆置在街道上。
placeholder
台電工程人員利用高空工作車在電桿上進行搶修作業,努力恢復受颱風影響的電力設施。
placeholder
颱風肆虐後,強風吹得路標傾斜,居民協力攀上受損的屋頂進行修繕。
placeholder
嘉義布袋鄉在風災後,大量堆積的廢棄物仍持續清理中。
placeholder
已有三百年歷史的「台灣府城城垣南門段城垣」是國定古蹟,丹娜絲颱風之後的連日豪雨使得部分城牆塌陷,正等待修復。
placeholder
生活雖然受到衝擊,但重建的腳步依然持續。
placeholder
三股社區的居民指著破損漏水的屋頂,擔心下一個颱風到來。這棟房屋雖已向區公所登記,仍在苦等修復人員到來。
placeholder

經濟相對寬裕的民眾,往往自行找工班處理損壞的屋頂。七股頂山社區的陳雲琳說,他已經 88 歲了,從沒見過這麼嚴重的風災。由於平常不住在頂山,不符合請領援助資格,他自己找人把屋頂修了。

建築毀損除了導致民眾生活不便,還有連帶的環境問題。根據環境部 2024 年統計,全台石綿瓦房屋約 24.2 萬棟,其中以台南 5.47 萬棟最多。這些石綿建材因風災摧毀,暴露在外四處飄散,只能仰賴清潔人力地毯式清運。截至 8 月 11 日止,台南申請石綿清除約 6,100 件。

民間慈善團體也加入救援。慈濟在丹娜絲強襲後,就積極在受創最嚴重的七股西寮社區服務災民,包括提供食物與協助修繕,至今已超過一個月。

對許多災民來說,政府對丹娜絲的災後援助是不足、不夠迅速的。在七股十份社區協助災民重建屋頂的獅子會成員陳治華就不諱言說,自己是執政黨長期支持者,但政府在這次風災表現是不及格的,難怪在地居民會有這麼多怨言。

許多災民仍苦苦等待援助到來,期盼搶在下一個颱風前,將家園恢復原狀。

placeholder
居民在布滿破碎瓦片的屋頂上,清理災後的家園。
placeholder
颱風過後破損的屋頂暫以帆布覆蓋,並以繩索固定,作為臨時防護與自救措施。
placeholder
雲嘉南地區獅子會派出工作團隊,幫助七股十份社區的災民修復屋頂。原先丹娜絲颱風之後用來暫時蓋住屋頂的帆布,已被後來的楊柳颱風吹走。
placeholder
七股頂山社區的災後屋頂修復。屋主陳雲琳因不是常居於此,依規定須自行找工班處理。
placeholder
無力或來不及用堅固材料來修復屋頂的七股中寮社區居民,仍只能勉強用帆布遮風避雨。
placeholder
自行找工班修復屋頂的西寮社區居民。
placeholder
自丹娜絲強襲後,慈濟就一直在受創最嚴重的七股西寮社區協助災民,至今已超過一個月。
placeholder
災後已過了一個多月,由於工班人力的短缺,七股頂山社區的屋頂修復仍在持續進行。
placeholder
中秋即將到來,台南麻豆區文旦卻遭風災重創,落果達八成以上,農民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