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a.m
「舉右手、舉左手,抬,抬,抬!」照顧服務員在十幾位長輩面前舉手抬足示範健身操,台下或坐或站的老人們有些勤勞地跟上動作,有些落後幾個拍子。這是高齡者日照機構的日常,上了年歲的長輩重回小學作息,一大早搭著交通車前來機構「上課」,下午三、四點再搭乘交通車返家。
但長輩有各自的頑強。今年 71 歲,以前是板模工人的阿福,安靜地坐在自己位子上,沒有跟著台前的照服員一起做操。我問他為甚麼不一起動一動,他只是笑笑地說:「毋是足有興趣。」
來日照中心的長輩,普遍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退化性疾病,也包括認知功能異常與失智等智識上的退化。老化的問題多半能靠藥物控制,但心智上的萎縮,常得靠其他方法應對。
照服員小鈺分享,阿福阿公之前有情緒控制問題,激動起來會大吼表達心情,偶爾還會有舉拳動作,需要旁人耐心安撫。「跟他講話要溫柔,要慢慢講,他才會聽進去。」
2:00 p.m.
午休時,阿福從不闔眼睡覺,只是呆望窗外,或漫無目的遊走。甜點時段,阿福捧著愛玉糖水,還沒入口目光先轉向我,憨厚溫和地問:「你敢欲食?」
中午是長輩身體變化的分界線。資深照服員珮珮表示,失智長輩經常出現一些行為,會明顯地因為午後日照消退而悄悄浮現——包括意識混亂、躁動、譫妄、注意力不集中等混合多樣的行為反應。
「下午兩、三點,距離下課搭接駁車返家還有一點時間,一些失智長輩會開始吵著想回家。如果看到有人已經離席,會更心急地想跟著走。」珮珮解釋,這個現象被稱為「黃昏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這些同樣因失智帶來的反應,需要不同解方。
真真阿嬤圓圓肉肉的身形窩在沙發上,看起來頗為可愛。不過到了下午,黃昏症候群症狀出現時,真真會嚷著要回家,並意圖衝出機構。
護理師小梁說,長輩進入日照中心前都會填寫詳細的評估表單,其中包含長輩年輕時的職業、平時生活習慣與休閒愛好。透過評估表與長期互動,照服員都知道真真阿嬤以前開麵攤,同時還肩負照顧孫子的工作。
小梁說:「我們知道她以前帶孫長大,照顧孩子對她來說是重要的事。」某次真真在下午時刻焦慮地想返家,照服員隨手拿了一只洋娃娃,試圖轉移她的注意力,發現她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拿起洋娃娃,真真阿嬤神情變得專注且安靜。她仔細替娃娃整理衣服、輕拍或撫摸身軀,像是重新做著熟悉的事。洋娃娃上貼著真真替它取的名字-「林中男」,照服員笑著問她這是誰。「兒子很少回家,都是我在顧孫子⋯⋯」真真自顧自說著,手上一邊替娃娃繫好毛線衣。
真真被診斷為中度失智,目前都有服用藥物控制,不過照服員發現她有一些特殊行為。
「有次中午吃飯,我們看到她一直在摸桌子,她反應:『桌上很多螞蟻。』」珮珮停頓一下,「那時候我們就想說,她的症狀可能變嚴重了。」
3:30 p.m.
轉移注意力,成了照服員緩減黃昏症候群的妙招;如何成功,則靠對長輩的了解與觀察。
今年 85 歲的橘媽是中度失智患者,兩年前只有一點失智症狀的她還能唱歌跳舞,某天在廁所意外跌倒,脊椎開刀休養後,不只自主行動力變差,認知功能也快速退化。
橘媽的家人擔心她再跌倒,於是讓輪椅替她代步,在腰部扣上鬆鬆的安全帶,以防她在無人注意時起身行走。
橘媽年輕時喜愛跳交際舞,且穿著時髦,經常穿大紅大花的衣服前來機構。她在失能與失智後,仰賴先生與兒女打理裝扮,穿著才趨於樸實。「她以前掛那個流蘇耳環多大哪!」照服員小燕誇張地在耳下比劃。
「橘媽愛漂亮,跌倒前常帶化妝用的鏡子來上課,擺桌上隨時照。」珮珮觀察,失智症惡化後,橘媽經常在中午過後出現焦慮、不安、想回家的情緒。然而,照服員偶然發現,把一面鏡子擺在她面前,對她來說似乎有安定的作用。
鏡子分散了橘媽的注意力,讓她忘記前一刻在執著與牽掛什麼。
結束日照中心課程,預備回家前,阿福的白襯衫上掛著一張 A4 大小的牌子,上頭寫著「車票」二字。「阿福到下午時刻,常會焦急地想要找錢買回家車票。」照服員夢夢分享。
脖子上掛著一張斗大的「車票」,加上藥物控制,阿福現在是日照中心裡安靜寡言的「同學」。
點心時間結束,再一節活動課長輩便能返家。此時已有幾位坐三點半第一班車的阿公阿嬤,目光向門口或窗外移動。心神飄移的氛圍會傳染,阿福阿公也伸手拉拉旁邊的照服員:「當時欲坐車?」
「四點半啊!你身軀邊有車票。」照服員回應。
「喔,按呢(án-ni)啊。」阿福調整椅子上的身軀,注意力移動回原來的地方,像是在思考什麼東西的樣子,再次沉默下來。
黃昏症候群帶來的失控,有時會被誤認為失智症加劇。藥物能減緩失智相關症狀帶來的情緒波動;但藥物之外,透過理解長輩過往人生,將美好記憶碎片帶到眼前,更能讓他們在記憶的迷霧裡安定心神。